你买的进口保健品质量过关吗? 走进海关实验室一探究竟

近年来,大家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保健食品在市民日常消费中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日前,包括保健品在内的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下调政策的施行,更是让进口保健品得到消费者的热情追捧。不过,你买到的进口保健品真的有效吗?质量安全吗?

根据定义,保健食品可分为两大类:

1

以健康人群为对象,主要为了补充营养素,满足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需求,如各种维生素等。

2

主要供给某些生理功能有问题的人食用,强调其在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方面的调节功能,如深海鱼油等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种类繁多,新产品层出不穷,如何判断保健食品的质量安全呢?大家在购买的时候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项目呢?让我们走进海关实验室一探究竟。

海关关员在实验室进行理化项目检测

 

“是否秀色可餐?”——感官要求

一件好的保健食品首先应该感官符合要求,色泽、滋味、气味和状态都应该具备一个正常的状态,以钙维生素D软胶囊为例,其感官要求为:乳白色,具有产品特有的气味,无异味,状态为软胶囊、完整光洁、内容物为油性糊状物、无正常视力可见外来物。

 

“有没有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理化指标的检测

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仪(ICP-MS)检测铅含量

海关关员对样品成分进行检测

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仪将无机元素电离成带电离子后进入质量分析器,根据质荷比不同,通过质谱仪进行检测。使用ICP-MS检测保健食品中的铅含量,灵敏度很高,即使含量很低也能准确检出,可完美实现铅的痕量分析。

 

原子荧光光谱仪(AFS)检测总砷和总汞的含量

海关关员使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检测样品

 

原子荧光光谱仪是将气态氢化物导入加热的原子化装置,氢化物受热以后迅速分解,被测元素离解为基态原子蒸气而实现分析的仪器。汞和砷两种金属具有生物毒性,是常见的两种致癌物。使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检测总汞和总砷的原因是其化学蒸气特别容易形成氢化物,速度快,相对稳定,进样效率很高。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测定真菌毒素的含量

海关关员使用液相色谱-质谱仪测定真菌菌素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的仪器。它结合了液相色谱仪的分离能力与质谱仪的组分鉴定能力的优点,是一种分离分析复杂有机混合物的有效手段。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其对农产品及其制品的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常见的真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和赭曲霉毒素等。

 

崩解时限的确定

 

崩解时限是固体制剂的重要指标之一。固体制剂中的药物在被吸收前,必须经过崩解和溶解然后转为溶液的过程,如果药物不易从制剂中释放出来或药物的溶解速度极为缓慢,则该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或程度就有可能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某些药理作用剧烈,安全指数小,吸收迅速的药物如果溶出速度太快,可能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维持药效的时间也将缩短,在这种情况下,制剂中药物的溶出速率应予以控制。崩解时限使用崩解仪进行检查。

此外,保健食品还需进行有关防腐剂、灰分、过氧化值、酸价等理化项目的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卫生不卫生?”——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检测是保健食品监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微生物检验,可以判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环境,能够对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价。它是判定保健食品能否食用的重要科学依据之一,常见的项目有菌落总数、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吃了有没有用啊?”

——功效性(标志性)成分的检测

 

功效性成分是保健食品特有的一类检测项目,是控制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保健食品区别于普通食品的关键所在。目前大部分保健食品是按照标志性成分控制质量,但对于部分功效明确的物质则可直接称为功效成分。不同的保健食品,其功效性(标志性)成分的检测与其具体成分有关,仍然以钙维生素D软胶囊为例,其功效性成分为维生素D3和钙的含量。因此,根据具体产品的特点,我们就分别使用液相色谱质谱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检测。

 

保健食品要想获得合格产品的证书,都要在实验室里经历重重考验,接受诸多项目的检测。食品安全无小事,海关实验室提示,只有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查到的保健食品才是经国家批准的正规产品,消费者需谨慎选购。

+1
14
阅读 1476